开学伊始,海港区驻操营中心学校校长高连田来到义院口小学了解校情,看望师生,记者有幸陪同前往。
义院口小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义院口村,始建于194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一进小学,记者便被这优美而朴素的山区校园环境所迷恋。惊喜之际,高连田校长笑着说:“之前还是满院的坑坑洼洼的土地面,无风尚且一身尘,下雨更是两脚泥!”感慨之极,他向我聊起了该校校长高占忠的感人事迹……
“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20年来,高占忠,他是一头步履蹒跚成长起来的牛,更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他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重与爱戴,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04、2008、2009、2010年获县级小学教学成果奖;2005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师”。2006年在秦皇岛市校本教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9、2011、2019、2021年政府嘉奖。他还先后被评为秦皇岛市“建功立业职工明星”、秦皇岛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海港区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师德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秦皇岛市“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事迹在海港区教体局网站、海港党建、今日海港区、秦皇岛日报等媒体先后予以报道。
大山深处小校园的变迁史、当地质朴的父老乡亲及孩子见证了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从一名优秀教师到校长的蜕变历程——
一、“初生牛犊”情深重
2003年,高老师来到水门寺小学任教,当时是一个连所有领导加在一起只有6名教师的完全小学。学校腾出了一间空教室,给他和另外一名男教师当宿舍。没有食堂、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连移动电话信号都时断时续……每天放学之后,陪伴他的只有静默的大山、简陋的教室和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崎岖小路。开始的时候,老百姓都担心,一个年轻轻的小伙子,在这大山沟里就算耐得住生活的贫苦,可他能耐得住寂寞吗?这也一定是“飞鸽牌”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想尽办法回到平原区。但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乡亲们发现,高老师是个优秀、勤恳的小伙子,他是孩子们的希望!所以经常有家长偷偷将新鲜的水果、蔬菜放在他宿舍的窗台上。不是“贿赂”,只是缘于对这个老师的尊重与爱戴,这是山里人最朴素的表达爱的方式。更令人们没有想到的,他非但没有走,相反的,他把“能随我进大山,扎根山区教育”作为了自己择偶的首要条件! 2005年,一个名叫李玉新的善良女孩被他的美丽情怀所感动,与他携手走进了大山。他们也相约把自己的未来与大山紧紧的连在一起,永不分离!
二、无悔负重 “老黄牛”
2005年5月,刚刚从教一年多、能力出众的他众望所归,成为了水门寺教学点的带头人。面对人生中这个全新的起点,他深深感到这条路的漫长与艰辛!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除他们夫妻二人外,其他所有教师均在50岁以上,要转变他们的传统教学观念,融入课改大潮、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何等艰难!如何让学习真正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成就学生飞出大山的梦想的道路何在?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年轻的他面前!但怨天尤人改变不了现实,惟一能做的便是做一头牛,默默拉动这辆沉旧的大车,奋力向前,直至奔跑起来。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学校那间简陋教工宿舍,成了他的家!
三、无私忘我“孺子牛”
2009年,学校并校,重新选址,新建了一所寄宿制小学。条件好了,有食堂、有宿舍,冬天也不用生火取暖了。可是压力也随之而来,因为学生多了,而且还增加了幼儿园和寄宿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服务,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满意,学校师生均看见高校长每天忙碌的身影;早晨7点在学校门口对学生入校进行安全巡查,接送学生车辆、门口交通秩序状况;7点40分,在各教室对学生晨读、纪律、学习情况巡查;8点,在各学生宿舍对用电、取暖、内务等检查;上课期间,在对新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参与日常教研活动;午间在食品营养、学生就餐秩序情况进行指导和巡查;下午对艺体活动进行指导;晚自习对住宿学生学习、就寝进行巡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实际行动着力塑造“有根、有情、有梦、有光”的学生的健全生命。
长年工作的压力、压抑愧疚的心情、不规则的生活终于击垮了他,他身患严重的糖尿病,七年来他先后三次病倒在岗位上,不得已住院治疗。糟糕的身体状况,让年迈的父母、年轻的妻子都吓怕的了---70多岁老父亲哽咽的嘱咐、妻子忧伤的眼神、老母亲一夜陡增的白发,令他心里发酸,倍感愧疚。他犹豫过,他怀疑过,这样拼命地工作是否值得?但是,现实中的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仍旧一如既往地拼搏着…2022年7月,他又以拓荒牛的姿态开启新的征途,并让妻子一起来到了偏远的义院口小学工作。
到达新单位后,在“享受教育 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秉承“互助、求实、进取、奉献”的精神,他继续不探索着“幸福教育”的路径。学校多措并举,坚持立德树人,努力传承长城所承载的淳朴、坚忍、厚德之精神内核,确立“明德尚美博学创新”的校训,逐步形成“正我于方寸,悦纳行四海”的校园文化主题,助力“幸福教育”的探索之路。学校坚持用经典启迪人,用书香浸润人,用艺术熏陶人,用活动激励人,用乡土文化滋养人。有效开展阅读活动,提升师生文化品位;开展篆刻艺术、“写字立人”特色课程,培养师生高雅气质;开发 “走进成语故事”校本课程,丰富师生文化底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社团活动,激发校园活力;探索学科整合之路,努力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心中坚定的信仰!“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怀一颗素简的心,担负沉甸甸的希望,这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员,在畅想谱写未来更精彩的人生乐章!
标签: